手術簡介 拉皮除皺術,英文稱之為“Face lift(上提術)”或“Rhytidectomy(除皺術)”等,是指由于面部皮膚松弛下垂,通過藥物、物理等方法無效時,采取的使面部皮膚提緊、皺紋減輕消除的面部年輕化(Rejumvanation)手術。拉皮除皺術又叫皮膚拉緊術,由于它能使人變得年輕,再現芳容,故又稱 “ 返老還童術 ” 。拉皮除皺術原理是利用美麗容顏手術的方法,將面部和面頸部的皮肩拉緊移位,并去除多余皮膚,從而使皺紋展平、隱蔽。由于手術切口面部不留瘢痕,術后不僅能使人的容貌煥然一新,與術前相比能年輕許多,而且還能使他們在心理上都得到寬慰與滿足。 手術方式 額部懸吊術 解決前額皺紋與松弛現象的懸吊術。手術時按設計線切開額部正中皮膚達帽狀腱膜下,用特制的平板分離器于此層向前分離,直達眉上部及鼻根部,再用特制的小尖拉鉤刀切額肌、皺眉肌、降眉肌、邊剝邊激光止血,沿SMAS筋膜下向前用特制器械銳性分離,直至鼻根部,解決鼻根部皺紋(川字紋)問題。 V美減齡 V美減齡采用生理組織再生模式,通過人體下垂安全通道(無血管、無神經)與整體組合設計,在發際線以上處做微小介入,通過組織錯位固定的原理及皮膚層、皮下脂肪層、SMAS筋膜層、肌肉層以及骨膜層的精確提升,達到五重層面整體提拉。同時組織錯位會刺激膠原再生,在達到提升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加強皮膚彈性。從根本解決面部衰老問題。 顳部懸吊術 在太陽穴兩邊的頭發里隱蔽操作,用以解決眼角放射狀的魚尾紋,提升眼角下垂,眉角下垂,面頰下垂。改善鼻唇溝現象,解決嘴角下垂現象,一舉多得。改善鼻唇溝現象,解決嘴角下垂現象,一舉多得。該手術是比較常規的懸吊術,約占筋膜懸吊術中的90%以上,其手術疼痛小,術后面部不腫脹,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面部上提效果好,手術者看似普遍年輕6~20歲,臨床10年觀察,手術效果能保持6~10年。 額、顳部懸吊術 一般針對除了面部下垂以外、前額也需要大面積提升者。多適宜35~45歲的中年人。術后整體感覺似年輕10歲左右。 全面部懸吊術 俗稱大拉皮,所謂的大拉皮主要有兩種意義。一是對以前對于在皮下除皺的稱呼,二是對于手術切口比較大創傷比較大的手術除皺方式的稱呼。 一般來講大拉皮手術效果應該是比較可靠的。也是皺紋突出,皮膚松弛嚴重情況的優選,年齡比較大的患者我們也建議采用大拉皮手術方式.在頭部上方,沿兩邊耳際做環形切口,不間斷表皮、肌肉、筋膜,去掉很寬的多余組織。適合40~65歲的人士,提升效果明顯,使面部的皺紋老化松弛現象消失,“贅肉”現象得以解決。手術操作時間一般在2~3小時之間,因手術剝離面積大,應有助手配合,并用高頻電凝止血設備,該術是一頂面部青春的整體恢復工程。 下臉部懸吊術 主要用于解決下半張臉的衰老,松弛現象。其中以解決嘴角下垂、下頜多肉下垂現象伴有面頰下方“肉贅”等為主要解決現象。因操作是繞耳環形法,操作過程是先行耳前皮下剝離,超過腮腺前緣,用筋膜懸吊器械鈍性向上剝離約5mm,鑒于傳統解剖概念上的SMAS和面神經的關系,面神經超過腮腺前緣直接走行于SMAS深層。若SMAS剝離超過腮腺前緣,極易損傷面神經,因此,面中部SMAS不要做廣泛徹底游離,而主要在耳后沿發際線做O形切口懸吊、剝離。面部深層血管分支必須穿過SMAS層,才能支配表面皮膚及皮下組織,盡管有自身血液供應網,但在廣泛剝離后,皮瓣及SMAS瓣的血液供應會明顯減少,因此,在縫合時,應注意皮瓣和SMAS瓣的張力,以免形成血運障礙,導致皮瓣壞死及切口延期愈合。 安全性 1:面部拉皮除皺手術治療后,新生的膠原蛋白一直延續不斷產生,皮膚天天都會有改善。因每個人的情況及皮膚的衰老程度不同,在治療后的4—6個月左右可以達到更顯著及令人滿意的結果。 2:面部拉皮除皺手術在治療時還能同時噴出冷媒,保護表皮層,避免燙傷肌膚,達到即安全又高效的滿意效果,面部拉皮除皺手術比其它非侵入式的治療相比安全性更高。此外,治療后沒有恢復期,免去了其它方法治療后所必須的注意事項。 3:實驗證明,面部拉皮除皺手術能有效刺激膠原蛋白重組,達到緊致肌膚、減少皺紋的效果,且面部拉皮手術后滿意度較高。 確保面部拉皮除皺手術安全相當重要的一點是要配合醫生,看自己是否適合做,并做好術前術后準備,積極調整心態,這也是保證面部拉皮除皺手術安全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適宜人群 拉皮除皺手術的適宜人群:人的面部衰老受遺傳、年齡、生活環境、營養、疾病以及工作等諸多因素影響,一般從30歲以后面部開始逐漸出現皺紋,40歲以后明顯增多。所以,主要適應以下范圍:35歲---60歲為較好適應者,還有面部皺紋深且明顯或面部皮膚明顯松垂者。 術前準備 1、身體健康程度的檢查,應除外可能存在的心、肺、肝、血液等,內科疾病,美容手術者一般為健康人群;既往的手術史,用藥史,過敏史;容易增加手術風險的藥物,如阿斯匹林、維生素E,肝素等在1~2周前停用;停止抽煙、喝酒等。 2、與醫生作深入全面的術前交談,了解全面部拉皮除皺手術的大小、時間、步驟、疼痛的程度、恢復的快慢、可能達到的效果、可能存在的風險。 3、術前生活細節準備:全面部拉皮除皺的術前3天每天洗頭一次;手術當日需局部剃除毛發,編織小辮,以方便手術;術前一夜可適當服用安眠藥物,術前半小時酌情應用鎮靜、止痛藥;根據麻醉術式,決定是否需要禁食。面部拉皮除皺術。 術后護理 專家介紹,每個人需要去除皺紋的具體部位和皺紋的程度都是不同的,而且每個人的恢復能力也不一樣,所以術后的恢復時間也不同。一般在拉皮除皺手術后兩周可恢復工作,四周可恢復體育鍛煉。暫時要避免太陽光直接照射,使用防曬霜保護皮膚。您在拉皮除皺手術一、兩天后就應該可以起床走動,拉皮除皺手術后非常好周應準備保持輕松狀態。尤其對您的臉部與頭發要輕柔,因為您的皮膚是脆弱和麻木的,在比較開始時可能沒有正常反應。 在手術后,精心的護理,可以讓手術更好的恢復,手術后幾個月內禁止飲酒、不洗蒸汽浴和桑拿浴??偠灾?,多休息,使您的身體在康復過程中有足夠的體力可以消耗。至少在兩周內避免需要使勁的活動 注意要點 1、有嚴重器質性病變或心理障礙,有出血傾向及瘢痕體質者不宜做拉皮除皺手術。 2、拉皮手術會嚴重損失面部表情,每拉一次人的面部表情會損失15%。 3、一般來講,全面部拉皮除皺手術維持時間在5-10年左右,有人主張在40歲做一次,在60歲做第二次。但這并不是較好的,也要因人而異。有的人皮膚條件好,皮紋細、年紀輕,自然維持時間就長久;而有些人皮膚粗糙、皮紋深,再加上年紀大,手術效果也不如前者,維持時間也就短。當然,除皺後維持時間長短與手術質量也有關系,皮膚切除不夠,游離不夠,手術效果差,術後維持時間也短;相反,就會好一些。 電波拉皮 電波拉皮設備介紹 電波拉皮設備采用了一個電容耦合電極來傳送無線電波能量,并產生一個電場穿過皮膚表皮2.5mm,到達皮下脂肪的深度,加熱脂肪間隔(septum)。在45萬hz的高頻率下,這個電場每秒鐘變換極性45萬次。進入皮下組織高頻電波使皮膚內的電荷粒子以同樣頻率出現自然電阻運動,從而產生熱能。 當溫度達到攝氏60-70度臨界點,真皮層膠原質會立即收縮,同時造成脂肪層纖維素的收縮,出現向上拉提、緊實的拉皮效果。 電波治療后的皮膚在3到6個月變性的蛋白質還會啟動身體的修復作用,而有新生膠原蛋白、彈性纖維的進一步緊縮的效果。 治療探頭發出的高頻電波震動皮膚分子,因摩擦而產生熱能(在68-72度之間),促使膠原質(膠原蛋白)收縮。同時,受到刺激的真皮層會分泌更多的、新的膠原質來填補原有膠原質收縮和流失后的空缺,從而再次托起皮膚的支架。當膠原質源源不斷產生時,就會使皮膚真皮層的厚度和密度增加,填平皺紋,消除疤痕,恢復皮膚彈性和光澤,使皮膚白皙嫩滑。 優勢 1、無創傷:無需動刀或打針,非侵入式治療,無創傷無痛苦,不留絲毫痕跡,恢復年輕肌膚。 2、安全:不注射藥物,無副作用,一次性治療,你損傷周圍組織,無并發癥和后遺癥。 3、美觀:治療時即可見效,且2—6個月效果更好,效果持久,保持時間長達5年以上[1] 。 4、快捷:專業醫師短時間(20-60分鐘)完成治療,無需要恢復期,不影響生活和工作。 5、輕松:該技術適合任何肌膚,但治療前后需認真聽取并遵守醫囑,治療時舒適輕松。 術前注意事項 1、治療當日請勿化妝,或于治療前清潔治療范圍,并且身上嚴禁佩戴熱河金屬物品 2、有心臟疾病、裝置有心律調整器及孕婦不建議治療; 3、電波拉皮除皺不會影響肉*素的效果,所以可以安心接受激光除皺治療,若治療范圍于比較半年內有注射玻尿酸、膠原蛋白,請事先告訴操作醫師; 4、子宮避孕器并不會影響電波拉皮除皺的治療效果,但要提前告知醫生,醫生會避開操作范圍不影響電波拉皮除皺的效果 術后注意事項 因為電波拉皮屬于射頻除皺,治療后不會造成傷口,若有溫熱腫脹感將于數小時內消失;當然也有少數人于治療后會有輕微腫脹的情形,通常1-2天即可消退;電波拉皮之后要注意保濕防曬,避免高溫高熱環境,同時要在治療后一個月后進行復診。 通過上述接上我們知道了電波拉皮除皺前后的注意事項,所以在做電波拉皮除皺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在做電波拉皮除皺之前自身情況一定要如實告知醫生,新一代的電波拉皮除皺熱潮已經來臨。 禁忌癥 1、瘢痕體質者。瘢痕體質者傷口無法恢復,因此也不適合做電波拉皮。 2、治療時身上嚴禁配戴任何金屬物品。 3、治療前有做過其它的整形手術請告訴醫生。 4、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求美者也不適合做拉皮手術。 手術規范 外科手術必然會帶來手術部位皮膚和組織的損傷,當手術切口的微生物污染達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手術部位的感染。手術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術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術方面?;颊叻矫娴闹饕蛩厥牵耗挲g、營養狀況、免疫功能、健康狀況等。手術方面的主要因素是:術前住院時間、備皮方式及時間、手術部位皮膚消毒、手術室環境、手術器械的滅菌、手術過程的無菌操作、手術技術、手術持續的時間、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當針對危險因素,加強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術切口的分類 根據外科手術切口微生物污染情況,外科手術切口分為清潔切口、清潔-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潔切口。手術未進入感染炎癥區,未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潔-污染切口。手術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顯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術進入急性炎癥但未化膿區域;開放性創傷手術;胃腸道、尿路、膽道內容物及體液有大量溢出污染;術中有明顯污染(如開胸心臟按壓)。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組織的陳舊創傷手術;已有臨床感染或臟器穿孔的手術。 二、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定義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分為切口淺部組織感染、切口深部組織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淺部組織感染。手術后30天以內發生的僅累及切口皮膚或者皮下組織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切口淺部組織有化膿性液體。 2. 從切口淺部組織的液體或者組織中培養出病原體。 3.具有感染的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局部發紅、腫脹、發熱、疼痛和觸痛,外科醫師開放的切口淺層組織。 下列情形不屬于切口淺部組織感染: 1.針眼處膿點(*于縫線通過處的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 2.外陰切開術或包皮環切術部位或肛門周圍手術部位感染。 3.感染的燒傷創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燒傷創面。 (二)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無植入物者手術后30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后1年以內發生的累及深部軟組織(如筋膜和肌層)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從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膿液,但膿液不是來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組織自行裂開或者由外科醫師開放的切口。同時,患者具有感染的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局部發熱,腫脹及疼痛。 3.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探查、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現切口深部組織膿腫或者其他感染證據。 同時累及切口淺部組織和深部組織的感染歸為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經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無須再次手術歸為深部組織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無植入物者手術后30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后1年以內發生的累及術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膿液。 2.從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組織中培養分離出致病菌。 3.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現器官或者腔隙膿腫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證據。 三、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要點 (一)管理要求。 1.醫療機構應當制定并完善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并嚴格落實。 2.醫療機構要加強對臨床醫師、護士、醫院感染管理專業人員的培訓,掌握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工作要點。 3.醫療機構應當開展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目標性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4.嚴格按照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有關規定,正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5.評估患者發生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二)感染預防要點。 1.手術前。 (1)盡量縮短患者術前住院時間。擇期手術患者應當盡可能待手術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術。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確準備手術部位皮膚,徹底清除手術切口部位和周圍皮膚的污染。術前備皮應當在手術當日進行,確需去除手術部位毛發時,應當使用不損傷皮膚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發。 (4)消毒前要徹底清除手術切口和周圍皮膚的污染,采用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合適的消毒劑以適當的方式消毒手術部位皮膚,皮膚消毒范圍應當符合手術要求,如需延長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時,應當擴大消毒范圍。 (5)如需預防用抗菌藥物時,手術患者皮膚切開前30分鐘—2小時內或麻醉誘導期給予合理種類和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需要做腸道準備的患者,還需術前整天分次、足劑量給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藥物。 (6)有明顯皮膚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藥菌的醫務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當參加手術。 (7)手術人員要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進行外科手消毒。 (8)重視術前患者的抵抗力,糾正水電解質的不平衡、貧血、低蛋白血癥等。 2.手術中。 (1)保證手術室門關閉,盡量保持手術室正壓通氣,環境表面清潔,很大限度減少人員數量和流動。 (2)保證使用的手術器械、器具及物品等達到滅菌水平。 (3)手術中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循無菌技術原則和手衛生規范。 (4)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者手術時間長于所用抗菌藥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術中應當對患者追加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 (5)手術人員盡量輕柔地接觸組織,保持有效地止血,很大限度地減少組織損傷,徹底去除手術部位的壞死組織,避免形成死腔。 (6)術中保持患者體溫正常,防止低體溫。需要局部降溫的特殊手術執行具體專業要求。 (7)沖洗手術部位時,應當使用溫度為37℃的無菌生理鹽水等液體。 (8)對于需要引流的手術切口,術中應當優選密閉負壓引流,并盡量選擇遠離手術切口、位置合適的部位進行置管引流,確保引流充分。 3.手術后。 (1)醫務人員接觸患者手術部位或者更換手術切口敷料前后應當進行手衛生。 (2)為患者更換切口敷料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及換藥流程。[2] (3)術后保持引流通暢,根據病情盡早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醫師、護士要定時觀察患者手術部位切口情況,出現分泌物時應當進行微生物培養,結合微生物報告及患者手術情況,對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及時診斷、治療和監測。[
¥20000~60000手術時機 腭裂的修復年齡原則上宜早不宜晚,越早修復腭部解剖結構的異常改變越小,術后發音效果越好。但早期手術因患兒年齡小,口腔狹小,操作困難;氣管也狹小,麻醉管理難,危險性增大;術后并發癥相對增加(喉頭水腫等),手術死亡率增高。因此過去多主張學齒前手術或5~6歲實施修復術。但這樣年齡的小兒,腭咽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變異增大,修復后的腭咽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與正常比較差異也大,術后語音恢復困難;而早期修復腭裂,腭咽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更趨正常。 根據上述道理,目前多數學者主張早期關閉裂隙,以便取得比較終良好的發音。1周歲后只要營養狀況好,發育正常,無其它禁忌癥可實施手術。但手術醫師要有較熟練的修復技術,麻醉醫師需具熟練的氣管內麻醉管理的良好技術。否則手術年齡可后延至2歲或更大,較為安全。 腭裂分類 軟腭裂 裂隙僅發生在軟腭部,通常不伴有唇裂。 不完全性腭裂 裂隙累及軟腭及部分硬腭,常同時伴有單側不完全性唇裂發生。切牙部的牙槽嵴完整無損。 單側完全性腭裂 裂隙自懸雍垂開始直抵門齒孔,然后斜向外側,在側切牙部位與前頜骨分開。有時兩側齒槽嵴相互接觸,但各有其表面黏膜;有時相互距離很遠,往往伴有同側完全性唇裂。 雙側完全性腭裂 常與雙側完全性唇裂同時發生。裂隙在側切牙部斜向兩外側,鼻中隔孤立地游離在中央。病側腭板有時有從水平位移向垂直位的趨勢,這樣使裂隙增大而鼻腔縮小。有時還可見到一側或雙側懸雍垂及軟腭裂隙邊緣有類似瘢痕攣縮的情況,這更加重了組織缺損。這種情況常隨年齡增大而愈加嚴重。 懸雍垂裂 此類病人的病變雖在懸雍垂,但常伴有軟腭部隱裂,故仍具有腭裂發音的音質。 黏膜下裂 即隱裂,病人腭部表面上無裂隙,但腭部肌肉組織有畸形,時有腭骨部分裂開,而表面黏膜完整無損,用手指可捫出裂隙。有時可清楚地見到該處僅為一層半透明的薄膜存在。此類病人的發音完全是腭裂病人的音質。 軟硬腭交界處裂孔 此種畸形極為少見,病人發音不清,軟腭部肌肉亦有畸形。 手術器械 扁桃體止血鉗,血管鉗,長無齒鑷,長有齒鑷,扁桃體、中隔、粘骨膜剝離器,持針鉗,張口器,壓舌板,鐵錘,吸引器,長柄尖頭刀,長柄圓頭刀,扁桃體剪刀,圓鑿,平鑿。 術前準備 1.加強營養,使患兒發育達正常標準。 2.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3.術前全面身體檢查,血紅蛋白在10g%以上,白細胞在12000/mm以下。 4.無急慢性炎癥存在。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在作切口前時局部再加用含有1∶1000腎上腺素液的1%普魯卡因或2%利多卡因溶液浸潤,既可加強止痛效果,又能減少出血。 手術方法 腭裂的手術方法、切口方式繁多,今舉其基本操作如下: 體位 仰臥位,肩部墊高,頭后仰,頭兩側以沙袋固定,置張口器,張開口腔。 作兩側腭部松弛切口 先在硬腭兩側距齒齦緣約5mm處切開,自尖牙部位向后繞過磨牙直至上頜結節處。切口須切透整層粘骨膜,直達骨質,以便形成粘骨膜瓣,術中注意避免損傷腭大動脈。 分離粘骨膜組織 用骨膜分離器自切口中插入,在粘骨膜下緊貼骨質徐徐推動,使整個組織瓣與骨面分離,直達腭裂邊緣。再向后分離,直至硬腭后緣,在腭大動脈部位,將血管周圍作輕輕分離,慎勿損傷或割斷此動脈及伴行的神經,分離直至上頜結節部位,并確定鉤突的位置。 鑿斷鉤突 在確定鉤突的位置后,用小骨鑿插入,頂住鉤突的頸部予以鑿斷。這樣腭帆張肌的緊張力即可減輕。用剝離器插入創口邊分離,邊將軟腭組織推向中央,直至軟腭部已松弛為止,如仍有若干組織拉緊,可再進行鈍性分離。軟組織滲血,可用浸有1∶1000腎上腺素液的沙條壓迫止血。 剖開裂腭邊緣 用小縫針將懸雍垂穿過細絲線一針,作牽引用。繼以尖頭刀將腭裂邊緣剖開,自硬腭直到懸雍垂頂端,切口力求整齊。 剪斷腭腱膜 軟腭前緣由腭腱膜附著于腭骨后緣,切斷此腱膜就可以進一步將軟腭組織松弛。除在裂隙寬大的病例中,須同時切斷鼻粘膜以便于縫合外,一般不必切斷鼻粘膜。 縫合 兩側腭部組織瓣均已切開分離,并充分松弛后,分別將鼻咽粘膜、肌肉及口腔粘膜分層縫合。 填塞 于兩側松弛切口及上頜結節部的空隙中,用碘仿紗條填塞,以達到壓迫止血及減輕張力的雙重目的。 注意事項 1.腭裂修復術不是一項簡便的手術,萬勿掉以輕心,事先需考慮患兒的全身情況、術中的安全措施,上頜骨的發育,根據腭裂的程度而選擇手術方法。 2.腭裂修復術的切口視腭裂的程度而不同,如二瓣術、四瓣術、后推術、咽后瓣術等。其中不完全腭裂適用四瓣術或二瓣術。四瓣術的做法是在兩側各作一斜切口,自軟硬腭交界處開始,向前外方伸延而與起自上頜結節朝前的側切口相遇于尖牙附近,注意勿過于向前而傷及鼻腭動脈。這樣可形成四塊粘骨膜瓣。繼而鑿斷鉤突和剪斷腭腱膜。腭大動脈應予保留。鼻粘膜亦與腭骨作充分剝開。然后將前面兩個組織瓣向內移,使相遇到中間。后面的兩塊組織瓣向后推,并向內移,而與前方兩塊連接,并于中線縫合,縫合前充分止血。在軟腭裂或裂隙不深時,可不必游離前方的兩塊組織瓣,即為二瓣術。 3.切口務必完全松弛,使裂口呈自然閉合狀,縫合時無張力,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 手術基本步驟 切口 沿硬腭的齒齦緣2~3mm切開粘膜,深達骨膜深層。向后直到上頜結節,再彎向外側,繞過后磨牙向外向后延伸切口。切開兩側裂隙緣,顯露軟腭的肌肉,前端橫過硬腭轉向裂隙,與裂緣切口重疊。 形成硬腭粘膜骨膜瓣 切開硬腭后在骨膜下分離粘膜骨膜瓣,邊分離邊用1∶200000腎上腺素鹽水小紗布壓迫止血。分離至硬腭骨后緣時需注意不要損傷腭大血管神經束。兩側分別進行邊分離邊止血,形成兩塊硬腭的粘膜骨膜瓣。 松解腭大血管神經束 對裂隙小于1/3腭寬者可省略此步驟。裂隙寬度等于或大于腭寬1/3者需要松解腭大血管神經束。在腭大孔穿出的腭大血管神經周圍鈍性分離其外周組織,切勿損傷血管神經束。在磨牙后內顯露翼鉤和腭帆張肌,稍加鈍性分離,不鑿斷翼鉤,即可使兩側粘膜骨膜瓣向內松解,縫合時可無張力,保證切口愈合 縫合 兩側粘膜骨膜瓣和犁骨粘膜瓣成形縫合后,縫合懸雍垂及軟腭鼻側粘膜,在鼻側打結。然后縫合肌層,使裂開的肌肉在中央縫合牢靠,恢復其正常的解剖結構。之后縫合口腔側的軟硬腭的粘膜層,結打在口腔側。多數采用3-0尼龍單絲線縫合,術后反應輕,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手術方法 兩瓣法 本法適于修復軟腭和軟硬腭裂。 1.切開成形兩側的硬腭的粘膜骨膜瓣,并使其后退為軟腭。在切開和分離粘膜骨膜過程,邊切邊分邊止血,必要時壓迫片刻,確有活動性出血可結扎止血。如裂隙寬,兩瓣在軟腭處張力大,可進一步分離軟腭的兩側切口和鈍性分離腭大血管神經束,使軟腭和兩瓣在中央縫合處的張力得以緩解。 2.對軟硬腭裂需作犁骨粘膜瓣成形術,如單純軟腭裂不需此步驟。 3.縫合 按層次縫合,各層次創緣要對準,避免各層的張力。兩側的創面填入碘仿紗布保護創面,壓迫止血及緩解軟腭張力。之后清點紗布,無出血后結束手術。 兩大瓣法 它是兩瓣法的改良術式。該法適于完全性腭裂及中央性腭裂。切口延長到前牙[圖3⑴]。形成兩大瓣與分離腭大血管神經束同兩瓣法。在成形犁骨粘膜瓣縫合后將兩大瓣覆蓋其上,逐層縫合關閉裂隙。兩側創面用碘仿紗布堵塞保護創面。 T形咽后壁瓣法 1.在咽后壁作T形切口,橫切口平行軟腭后緣,長2~3cm;縱切口長2.5~3.5cm。切口深達椎前筋膜。 2.沿切口鈍性分離兩三角形組織瓣后,再切開懸雍垂及軟腭緣,然后將兩三角形組織瓣的斜邊與軟腭鼻側粘膜緣相縫合,在鼻側打結,一般各側縫合3~5針,使軟腭上提。之后縫合軟腭肌層及口腔側粘膜,關閉裂隙。 島狀瓣法 硬腭的主要血液供應是由腭大孔穿出的腭大血管神經束,該血管神經直達硬腭前端。根據該解剖特點,可將硬腭前端作成約1.5×2.0cm島狀粘膜骨膜瓣,用以閉合鼻側粘膜后退后的缺損區,使軟腭后退無張力。 首先形成兩側粘膜骨膜瓣。翻轉該瓣,在骨膜的淺層可見腭大血管神經束,從其根部的粘膜骨膜瓣上分離出來,直達硬腭前部島狀瓣的后緣,在此水平面切斷粘膜,成形島狀瓣。 在軟硬腭交界處的鼻側粘膜面分別在兩側作橫行減張切口,使鼻側軟腭后退,形成缺損區,然后將已成形的島狀粘骨膜瓣翻到該缺損區,粘膜面面向鼻側,創面面向口腔側。在鼻側縫合打結。該瓣大小良好不超過2×2cm,以免骨膜骨化后影響軟腭活動功能。之后,將兩側粘膜骨膜瓣縫合。 犁骨粘膜瓣成形術 為加強硬腭的鼻腔側修復,常需利用犁骨粘膜瓣修復硬腭裂隙,補充加強硬腭的修復,減少鼻側瘢痕組織形成,對裂隙寬者可更好地關閉硬腭裂隙,減少術后裂開的發生。 在裂隙的健側犁骨粘膜和硬腭粘膜交界處切開、分離粘膜瓣,形成犁骨粘膜瓣。將裂隙對側緣切開,分離硬腭的鼻側粘膜瓣,與已成形的犁骨瓣縫合。雙側完全性腭裂的病人需形成兩側犁骨粘膜瓣,與對側鼻側粘膜瓣縫合。 術后護理 1、腭裂手術后,宜使病兒屈膝、側臥,頭側位或頭低位,以便口內血液或涎液流出,小兒肌肉力弱,昏睡時可發生舌后墜而影響呼吸,可放置口腔通氣道,必要時給氧氣; 2、患兒清醒后,才能拔除氣管內插管,患兒完全清醒4小時后,可喂以少量糖水,觀察半小時,如無嘔吐可進流食; 3、患兒術后2~3周內應進流食,以后改為半流食,如牛奶、果汁、面片、蛋羹等,不要進食干硬、有渣的食物,以免刺激傷口,影響其愈合或發生再裂,2個月后可進普食; 4、腭裂手術后,應防止患兒哭鬧,或將手指、玩物放入口中,,否則可能會導致傷口再裂; 5、為防止創口感染,每日應清洗患兒口腔,鼓勵患兒多飲水,手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3~5天; 6、術后8~10天抽除兩側松弛切口內所填塞的碘仿紗布,術后2周拆線。如線頭有感染,可提前拆除; 7、如患兒哭聲嘶啞,說明喉頭有水腫,應及時用激素治療,并嚴密觀察呼吸情況; 8、對于腭裂小兒,家長在術后應盡早教孩子練習發音。因為孩子一旦形成不良的語言習慣及不正確的發音則很難改正,因此年齡越小者其語言訓練就越重要;腭裂手術做完了只是成功的一半,手術后的妥善護理是保證傷口正常愈合和手術成功的關鍵。 術后處理 1.注意傷口有無出血與填塞紗條有無松脫、掉落。 2.術后流質或半流質飲食,3周后恢復普通飲食,也有主張術后禁止經口進食,僅以鼻飼維持營養直至拆線。 3.注意口腔清潔,可用鹽水棉花輕拭或漱口。 4.鼻腔滴1%麻黃素液。 5.全身應用抗生素。 6.術后10d去除填塞之紗條,3周左右拆線。 7.創口愈合后3周,可開始評議矯治。 8.應盡量避免幼兒患者啼哭不安,以免影響創口愈合。 并發癥的預防 急性喉梗阻 ?、僭颍河捎跉夤軆炔骞艿呐賯蛪浩?,手術對咽部的損傷,以及口腔內分泌物未及時排出導致誤吸都可引起嚴重下呼吸道梗阻,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窒息。 ?、陬A防及護理:插管動作要輕巧,減少創傷;手術操作應仔細,止血要徹底,減少對組織的損傷和血腫形成;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將舌體牽出口外,防止舌后墜。必要時行氣管切開。 出血 ?、僭颍盒g后早期出血(原發性出血)多因術中止血不全所致,出血部位可來自斷裂的腭降血管、鼻腭動脈、黏骨膜瓣的創緣,以及鼻腔側暴露的剖面。術后后期出血(繼發性出血)多由于創口感染和患兒大聲哭鬧導致創口裂開。 ?、陬A防及護理:不影響呼吸且能自然流出的分泌物盡可能不用吸引器吸引,防止不必要的刺激;出現頻繁吞咽動作時,應立即檢查傷口有無活動性出血;如發現出血,先要明確位置和出血原因。如為滲血,可用明膠海綿或浸有腎上腺素的小紗布作局部填塞。出血點在鼻腔側創面,可滴人1%麻黃素溶液,或用浸有麻黃素液的紗布壓迫止血。如果減張切口內碘仿紗條松動或脫落,應重新堵塞。如出血較多時立即報告醫生行結扎止血。 感染 ?、僭颍撼R娪趧摼壙p合過密或縫線過粗,影響創緣血供及線頭反應發生創口部分或全層裂開而穿孔。術后護理不良造成感染、糜爛、穿孔?;純籂I養較差抵抗力低,手術操作粗暴、對組織損傷大等。 ?、陬A防及護理:術前必須對患兒進行全面評估,在健康狀態良好時方可手術。術中操作要輕巧,愛護組織,刨緣縫合不宜過密。術后加強口腔護理,防止食物殘留,常規應用抗生素。 瘺孔及復裂 ?、僭颍夯純壕植考叭項l件差,裂隙過寬;術后剖面暴露于鼻腔和口腔易導致感染;患兒疼痛拒食、術中失血、營養低下等導致傷口愈合困難;患兒哭鬧、過早食用粗硬食物等。 ?、陬A防及護理:加強營養,指導患兒少食多餐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溫涼流質飲食如肉湯、魚湯、鮮牛奶等;加強傷口保護,避免手摳、哭鬧、過早食用過硬食物;疼痛時可用醫用冰口內含化,可止痛、止血、消炎、消腫,防止傷口出血及瘺口形成。
¥8000~120000發展歷史 上個世紀50年代毛發移植術的創始人是日本醫生OKUDA,他為一名燒傷患者在后腦部施行了包括毛囊在內的皮膚移植手術,結果在移植的部位意外地長出了新發。之后,Hajone Tamina為患有陰部無毛癥的女患者成功地施行了以1-2個毛囊為單位的微量移植術,并做了詳盡的記錄。當時,由于正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并未得到世界醫學界的重視。 1959年美國美容外科醫生Orentreich描述了打孔移植,在西方首次發表了現代毛發微創顯微移植術的原理和手術方法,并指出移植術的優勢在于:當移植胚(后枕部毛囊)轉移到其它部位時,仍保持其持續生 長的特性。開創了適用于治療男性禿頂的毛發移植術。這種"長久性"的頭發再分配,以及頭皮減張術和毛囊移植術,是所有頭發置換外科術的基礎。如此說來,現代有關頭發移植的記載至少有5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30多年的不斷發展、改進及完善,移植的毛發確實持續生長,而不再發生像原來的毛發一樣的萎縮、退化、壞死。自體頭發移植及再生手術已經成為一種安全、可靠并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禿頂、脫發問題的美容外科手術方法。 進入90年代后,提取若干小毛囊單位的移植術,不僅大大提高了移植毛發的成活率,而且所移植毛發的生長形態也較為自然。這種綜合了顯微量移植( Microsraft )和微少移植( Minigragt )的新型移植術,得到廣泛推廣,毛發移植術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九十年代后期, Seage闡述使用顯微鏡的優點及必要性,并發表了“顯微鏡下毛囊單位移植術”這一成果;美國博士Rassman提出了毛發單位(follicular unit)的概念及重要性。目前,毛囊單位移植技術成為***植發機構普遍使用的成熟植發技術。 技術 1、FUT------單體毛囊培植再生技術,手術主要從后枕部通過手術切取一條帶有毛囊的頭皮條,然后將后枕部傷口縫合,再將切取頭皮條部的毛囊分割并植入到脫發部位。因一次可植入大量毛囊,是治療大面積植發的優選。 2、FUE-------不開刀的植發技術,采用韓國進口FUE顯微電動設備從后枕部,分散性地單個提取毛囊,按照頭發生長方向單體移植到脫發部位。適合:脫發面積大或者追求完好的人士,單個提取毛囊,無需縫合拆線,愈合較快,不留痕跡,一次可以去2500-3000單位左右。 是指用環形鉆在后枕部選用毛發,所謂無痕植發即種植后無明顯的線形瘢痕,但會遺留小的點狀痕跡。此方法在獲取毛囊單位時損傷毛發相對較多,一次移植毛發的量較少,難以達到大量植發的需求,且需要多次手術。FUE技術更適合脫發面積小或修復瘢痕等少量毛發移植的手術。 術前準備 1、手術前,患者如有其他病史或正在服用藥品等相關情況,務必通知醫師。 2、術前一個月停止使用各種生發劑。 3、術前一周內,包括維生素E在內的所有維生素及阿司匹林一律停止使用。 4、術前兩天,不可過多的服用酒精類飲品,不可飲用烈酒。 5、術前整天晚上及當天早上要洗澡。 6、當天須服用鎮靜劑,早餐須少量進食。 手術步驟 FUT植發技術 1、在后枕部標記切取范圍,消毒后進行局部麻醉。 2、按標記范圍切取帶有毛囊的頭皮條,切取的頭皮條放在盛有生理鹽水的培養皿中待進一步分割,將后枕部切口減張縫合,術后2周拆除供區縫線。 3、切取的頭皮條在顯微鏡下進一步分割為不同大小的毛囊移植單位。 4、將分離好的毛囊移植單位回植到種植區。 5、治療后種植部位需加壓包扎24小時。 FUE植發技術 1、將供區表面毛發剔短,標記提取毛發的范圍,消毒后進行局部麻醉。 2、利用環形鉆在后枕部供發區鉆取毛發,切口無需縫合,壓迫止血即可。 3、將取出的毛囊回植到種植區域。 4、治療后種植部位需加壓包扎24小時。 術后護理 1、術后一個月良好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禁酒。 2、近期暫時停用阿司匹林及維生素E等抗凝血藥物。 3、術后傷口及移植處如有輕度滲血,屬正?,F象,較多時需到院處理。 4、術后手術區域將會形成小血痂,不要用手觸動這些小血痂,等待自行脫落。 5、術后4—7天可以洗頭,使用溫和洗發劑,洗發時不要有抓撓等動作。 效果 頭發移植成功后會出現脫落,這是正?,F象,脫落后會重新長出健康的新發,與原本生長在頭部的頭發一樣,仍保持原來毛發的所有生長特性看,在新的移植區域內繼續生長,而且終生存在。
¥8000~30000我的眼睛比較小,前段時間去醫院做了開眼角手術,想讓眼睛變大些,但是現在眼睛腫脹,非常擔心,想問一下開眼角的后遺癥是什么?
比較近想要去做開眼角的手術,我想要問一下這種手術是需要花費多少錢?
我的眼睛很小,想把眼角開大一點,但是害怕會有什么危險,開眼角具有風險嗎?
開眼角具體是開什么地方?做完手術之后會有后遺癥嗎?手術之后會留疤嗎?
我打算做開眼角的手術,想問下,這種手術做完后會留疤嗎